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北科大20人入选!首都第二!

培养科技人才的 北京科技大学 2024-05-01

近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

2024-2026年度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

我校20人成功入选

入选人数居首都高校第二

(不含高校附属医院)

学校入选人数连续三年居首都高校前三

凸显了我校在服务首都科技事业发展

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作出的积极贡献

王安妮 副教授

王安妮,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从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应用研究。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进工程材料分会理事,《世界竹藤通讯》青年编委以及Polym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等SCI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地平线2020(eco-compass)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

吴晓东 讲师

吴晓东,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爆破、地下工程安全爆破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百万级横向课题。发表SCI/EI检索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曾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23年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邱黎明 副教授

邱黎明,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工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任IJMST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北京应急管理领域青年优秀科技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0项、软著3项,参与制定行标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7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3项。入选国际矿山安全杰出青年学者。

褚洪杨 副教授

褚洪杨,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渗流力学反问题研究。渗流力学创新团队成员,任《工程科学学报》、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毕业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潘继良 讲师

潘继良,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讲师,从事高温岩石力学和地热储层改造研究。任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理事,Journal of Safety & Sustainability、《矿业科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5项。发表SCI/EI论文32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件、软著10余件。获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范筱玥 讲师

范筱玥,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讲师,从事高炉低碳冶炼多相反应和高温反应容器安全服役性能研究。现主持纵向项目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 10 余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16 篇(Top期刊论文 5 篇),EI论文 1 篇。曾获冶金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冶金科技竞赛等奖励 20 余项。

马晨红 讲师

马晨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耐火材料设计、绿色制备与应用性能研究。任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挂职)。主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成长计划项目、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陶瓷领域TOP期刊发表SCI论文13篇,5项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张隆 副教授

张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储能材料开发及器件设计的研究工作。任eScience青年编委、Batteries编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入选人社部博新计划。

 郝旭 讲师

郝旭,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融合碳减排、新能源汽车使用特征大数据方面研究。任北京市科协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青年研究员、SA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Industry committee 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课题等。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Energy、Cell子刊等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9篇,获会议最佳论文奖3项和首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方娟 讲师

方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利用、碳捕集等方面的研究。担任Applied Energy青年编委、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Energies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郭伟 讲师

郭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气液多相流的非稳态流动传热与在线测量研究。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北京制冷学会会员。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青年项目等3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项目。近五年在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12篇(包含10篇Top)。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童亚莉 讲师

童亚莉,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固定源大气污染物监测、排放、微观机理及环境风险方面的研究工作。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政策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TOP期刊论文5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所长奖学金等荣誉。

王志闯 副教授

王志闯,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编队控制、群体智能博弈、深度强化学习、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性研究。任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等10余项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曾获工信部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刘子熠 讲师

刘子熠,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从事视频内容理解,弱监督学习等方面研究。任T-PAMI、CVPR、ICCV等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已累计发表论文2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其中期刊论文8篇(包括T-PAMI、T-IP等中科院1区论文5篇),会议论文13篇(包括ICCV、AAAI等CCF-A类会议论文6篇)。Web of Science引用398次,Google Scholar引用836次。2022年获得CVPR杰出审稿人荣誉称号。

孟亭亭 副教授

孟亭亭,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扑翼飞行机器人控制、分布式参数系统控制、智能控制理论等。任Automatica等期刊审稿人、中关村人才协会青年人才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委会委员。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出版Springer专著1部,在Automatica、IEEE Tra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Automatica 2篇、IEEE Trans. 10篇、TOP期刊论文10篇。入选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

陈诚 讲师

陈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医学语义理解、多模态三维重建与应用等方面研究。任Brain-X青年编委、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 Med. Imaging、IEEE Trans. Ind. Inform.等发表SCI/CCF A类会议10余篇。获北京科技大学鼎新博士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Brain-X期刊优秀青年编委等荣誉。

黄菲 副研究员

黄菲,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胶体量子点可控合成及光电应用研究。担任《结构化学》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合作课题等10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Nano Energy., Sci. China Mater.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入选“香江学者计划”。

潘宇 副研究员

潘宇,工程技术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从事粉末冶金钛近终形制造研究。任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工程科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8项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 Corros. 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获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2部,编制标准1项。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奖章等荣誉。入选国家博新计划。

牛刚 讲师

牛刚,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讲师,从事钢铁材料的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CTA、JMST和MSE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篇(中科院1区16篇,高被引1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1部。获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士后奖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等。

刘辉 副教授

刘辉,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铁电陶瓷功能材料研究。任中国晶体学会局域结构与全散射分会委员,Chin. Chem. Lett.等6个国际期刊的青年编委/客座编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 、Phys. Rev. Lett. 、Nature Commun.、Sci. Adv.、Acta Mater. 等期刊。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入选2020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的引导支持,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能力高质量提升,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首都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据了解,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通过引导支持所属学会、基层组织以及在京全国学会积极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特点,发现和托举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探索经验模式。本届共445人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科研院

编辑:董馨蕊

校审:薛浪

责编:杨美偲

相关精彩链接




家人们,谁懂啊!甘肃天水麻辣烫来我科啦!

今天!五周年!我在北科大当老师!

赤心报国!他们是北科大李晓刚团队!

平均加权90+!至美斋307!美!

重要考试!报名啦!

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

一起为

培养科技人才的北京科技大学

521个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